為擴大台灣LED廠商西進大陸發展生存空間,經濟部將拉高談判層級,以江陳會為平台,爭取訂定兩岸LED共同標準與檢測體系互相採認機制,改善大陸技術性保護陸商拉高投標門檻等問題。
經濟部能源局長歐嘉瑞昨日指出,目前兩岸以廈門與廣州為LED試點城市,未來兩岸試點協商層級將從地方提高到中央,改以江陳會為協商平台,以加速行政流程。
為協助業者度過低潮,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日邀集業者座談,會中經濟部承諾在一個月內提出協助LED產業策略,同時還將擴大補助,預估明年補助LED照明預算逾五億元,為今年一.七億元的三倍左右。
這項「LED照明光電產業發展座談會」,由施顏祥主持,包括億光董事長葉寅夫、晶電總經理周銘俊,以及台達電、隆達、中國電器、光寶、照明公會與LED路燈聯盟等業界高層,均親自出席。
會中,業界普遍認為,台灣LED產業對中國與韓國威脅,因應之道在於廠商須提供「高性價比」(CP值)產品,提高LED照明品質與穩定度,且在技術研發上更加努力,降低對韓國訂單依賴程度,並增加產品競爭力。
官員轉述會中葉寅夫除建議政府補助室內電燈舊換新外,還應建立LED示範教育館。晶元光電總經理周銘俊則指出,希望能加強擴展海外巿場,如大陸、東南亞巿場,像是大陸最近推動汰換白熾燈政策,對台灣LED業者來說,就屬於一項正向消息,「畢竟台灣市場比較小,所以如何加強這個出海口(海外巿場),就是一個重點。另外IP(專利)問題,也希望政府能夠多予協助。」周銘俊說,整體來看,業界已深切感受政府聆聽產業心聲誠意,業者都願意與政府一起花時間努力達到共同目標。
對業者希望補助民眾購買LED燈,經濟部官員指出,目前時機未到,因LED性能標準尚未建置,且品質也有向上提升空間,因涉及預算相當龐大,加上政府預算補助不能僅限於一項產品,對室內照明部分,經濟部將先從公部門開始推動。
轉載自中時電子半導體新聞